2021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人大代表、金年会信誉第一总裁刘信义提出了“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建议。
他说,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站上新起点,但与国际一流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仍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一是金融产品不够丰富,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建设存在短板。二是国际投资主体和发行主体的参与度偏低。三是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还需要继续深入推进,金融交易信息不够及时和透明。四是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仍待提高,在营商环境、法制建设等方面仍需完善,要实现与国际接轨。为此,他从五个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丰富产品体系,稳步开放市场投资主体、发行主体准入。特别是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金融衍生品方面,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开放。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速,汇率和利率双向波动加大,预计未来境内外投资者利用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对冲的需求将显著增加,尽快丰富产品体系将十分必要。资产证券化方面,建议上海在资产证券化法制建设、特殊目的公司(SPV)以及税收中性待遇与国际先行标准接轨等方面,借助于自贸试验区特殊政策安排,先行先试。
“随着资本账户进一步双向开放,未来上海要进一步开放面向国际投资者的投资渠道、额度、产品、交易场所,同时对国际发行主体进一步开放准入,让更多国际上的合格投资者、各类金融产品的发行主体进入上海。”刘信义说。
二是进一步提高大型金融机构集聚度,打造旗舰型金融机构。建议加大吸引新设资产管理等金融机构落户的力度,加大吸引国内外重要金融机构的总部或功能性总部落户上海的力度,积极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向更高能级迈进。上海组建国有金控公司几乎不改变目前的管控模式、几乎不增加地方金融机构的监管成本、几乎不影响被控金融机构的未来发展,还有助于金融机构长期发展的资本补充难题,并为金融机构的持续发展、并购重组、防范系统性风险创造基础。
三是进一步开放金融交易信息,优化金融信息服务。金融市场的信息要实时、更大限度地向投资者开放,在资本市场信息透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公共性质信息充分、实时发布的工作力度,促进金融交易服务更加完善。
四是规范和完善金融专业服务,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建议探索建设国际金融审判机构,拓展上海金融法院功能定位。符合国际惯例、公正高效灵活的跨境金融审判机制必然有利于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中已提出,临港新片区要加强国际商事纠纷审判组织建设。在管辖方面,可以逐步加大开放力度,对跨境金融活动产生的纠纷诉讼,只要该纠纷与中国存在一定法律上的联系,就可提交上海国际金融审判机构审理。可以积极探索不要求本地“商业存在”的跨境法律服务。
五是持续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上海要建成金融科技中心,需继续加大金融科技在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在业务、产品、信息等方面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金融监管也要迎头赶上,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嵌套进行穿透式监管,实时追踪资金流向,从而提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探索适应建设金融科技创新型金融中心的监管模式,可以在上海加快功能性监管试点,特别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已获得功能性监管的先行先试权,可以加快推进。对完全开创性的业务,可以采取“创新指导窗口”的方式。建议上海积极研究,加强政、产、学、研、用等方面的协同,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与发展金融科技的有机融合,使金融科技成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亮点,并推动上海在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上实现“领跑”。
COPYRIGHT 2005 SHANGHAI INTERNATIONAL GROUP CO..LTD 腾提度(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31345345435345号